技术论文
- 微孔的孔径分析与介孔和大孔分析有何不同?
- 在微孔的情况下,孔壁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相互重叠,微孔中的吸附比介孔大,因此在相对压力<0.01时就会发生微孔中的填充,孔径在0.5~1nm的孔甚至在相对压力10-5~10-7时即可产生吸附质
- 查看详情
- 氮吸附法孔径分析的范围是多少?
- 一般认为,氮吸附法孔径分析的极限范围是0.35~500nm,小于0.35nm,氮分子已经进不去,而且更小的孔已无实际意义, 而500nm的孔对应的相对压力是0.997, 这时压力的准确控制已十分困难,
- 查看详情
- 微孔、大孔、介孔是怎么分类的?
-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(IUPAC)把粉体材料中的孔按尺寸分为微孔(Micropores):孔径<2nm;中孔或介孔(Mesopores):孔径2~50nm;大孔(Macropores):孔径>50nm。
- 查看详情
- 在介孔分析的每一步中,孔的内表面积是怎么求得的?
- 在介孔分析中,通过测定每一个压力增量下的吸附量,根据这个很小的压力区间可以计算得到一个平均孔径(用Kilven、Helsay方程),然后把吸附的氮气折算成液氮的体积,再减去大孔中吸附
- 查看详情
- 什么是BJH吸附平均孔径?怎么求得的?
- BJH吸附平均孔径:由BJH吸附累积总孔体积与BJH吸附累积总孔内表面积计算得到的平均孔径,有孔径的上、下限;对于圆柱孔,D=4V/S , 对于缝隙型孔,D=2V/S。
- 查看详情




